Tang
关于定投策略的记录(三十三)

关于定投策略的记录(三十三)

继续更新投资世界观。

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并不和平,世界冲突比现在要严重得多,美股的几次大崩盘和战争的关系却不大,所以市场波动还是由流动性决定的,比如二战时期的美国,珍珠港后迅速调动了全体国人的生产积极性,造成了战时繁荣,市场资金开始充裕,指数触底反弹。在这里,指数上涨是流动性涌入的结果,而非原因。

市场规律是一个很客观的东西,并不以人类的主观感情为转移。但根据我的观察,大多数人更喜欢套用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,直到无法解释。另一方面,控制宣传机器的少部分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,为了自身的利益,他们放出的信息有真有假。

市场资金的来源有很多,在相对封闭稳定的循环体系中,资金的总量可以认为是不变的,投入公开市场的资金是其中的一部分,虽然参与投资的各机构或者公司拥有大量的金钱,但他们只是金钱的管理者,归根结底,这些金钱还是个人的。所以,市场的流动性,可以认为是众多个人组成的流动性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除了极端不理性的时期,个人用来投资的金钱一定只占自身资产的一部分比例,并且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,这种动态平衡会直接反映到指数上。当个人的经济状况低到某个值,没有余力投资的时候,Ta的投资金额会直接变为零。所以可以认为指数在反映流动性充裕程度的同时,还反映了众多个人的经济状况。人们的总体收入决定了总消费,而上市公司的业绩来源于消费,所以消费决定了公司的业绩,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繁荣程度,在这个层面上,可以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。而在市场出现扰动时,比如利率调整或者某些影响各上市公司业绩的重大事件发生时,众多个人会做出情绪化的选择,最终反映在指数上,形成技术指标。

在此做一个假设,市场一直在传播着坏消息,甚至有传言说一个月后本土就要爆发核战,这种时候,大部分人出于理性的选择,会减少投资额,这将导致指数短时间内大跌,一个月后,核战果然爆发了,但因为战争决策者对历史评价的考虑,使用的是几乎无污染的氢弹和中子弹,然后战争很快结束了,和平条约很快缔结,一切恢复如常,世界和平。这场战争导致了几个结果,毁灭了一座城市、消灭了大量人口、一些技术的湮灭,在客观上,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人数可能减少了、在被毁城市有人财物的上市公司将蒙受损失、对某些商品的短期需求可能大幅波动。假设90%的上市公司的总部和工厂都在这个城市,那么战争对指数的打击将是致命的,但如果这个城市封闭且完全自给自足,和任何上市公司都没有联系,则长期来说这个城市的毁灭对指数将毫无影响。因为对进行交易的个人来说,Ta投资的公司并没有蒙受损失,Ta的收入也没有因为核战发生变化,即使短期因为恐惧退场了,当恐惧消退后,这些金钱将再次投入到市场里。这就是指数的客观性,一件事情对指数的影响,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的公司上面,在没有扰动的情况下,公司和个人的状态没有变化,市场的流动性没有变化,指数就不会变化。这种时候,在情绪底部买入的人,将获得超额的收益。当然,如果是90%的情况,那将是噩梦的开始,这也是客观性的一部分。

所以在每次技术底部的时候,实际上真的是底部,但因为更多的流动性认为这家公司的情况会变差(虽然没有中核弹那么差w ,所以在底部的位置继续有流动性选择离开,这样就形成了下一个技术底部,如此往复,直到新的流动性到来为止,比如政府救市或者共识认为公司状况改善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试图通过市值来判断底部是无效的,因为底部是由危机或者困难持续的时间决定的,危机一刻不解除,一刻不到达底部。进一步可以看出,好公司在业内一定是长期优秀的,通过某种方式进入公共视野后,会得到更多人的理性共识,获得更多的流动性,在这之前因为专业或者远见而买入的人,将因此受益。

目前盈利-22.5%+0.45W

以上。

 

码字很辛苦,转载请注明来自空间中的空间《关于定投策略的记录(三十三)》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