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ng

最近看的作品:《李鸿章的洋务生涯》、《近人曾国藩》、《水浒传》

一两个月前看的,因为懒一直没有记录,超长的两个纪录片加央视版水浒。

《近人曾国藩》

曾国藩算是清朝统治集团承前启后的第一代人,遵循中国文人的传统日三省吾身,爱惜名声,同时又开始睁眼看世界,然而时运不齐,年轻时期在道光帝那边迅速出人头地后,继位的咸丰帝却并不喜欢他,甚至因为各种原因不和,比如一封直谏书让咸丰差点斩了曾,封了曾的官谢恩信还没到京就又被收回去等等,互相让对方气的哆嗦。在平定太平天国的途中,曾国潘旗下聚拢了当时全中国的最强战力和各种三个代表人才,为朝廷立了大功,却一直没能有一个正式的名号,也无法进入朝廷的权利核心。最后在天津教案事件中,把接力棒交给了李鸿章。

这个时期的中国对海外的蛮夷还是居高临下的态度,军队上聘请的教头之类的虽然可能会得到莫大的荣誉,却绝无融入统治集团的可能,简单来说就是工具人。但通过这些接触,让中国统治阶层(或者曾国藩手底下的人 对外国人的行事方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。西方人的契约精神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,比如太平天国屠城的事件,东西方人看问题的角度就截然不同,东方人认为兵不厌诈,西方人认为一定要言而有信,这件事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。

 

《李鸿章的洋务生涯》

到了李鸿章这里,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,经历过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太平天国运动,内耗让清帝国元气大伤,对外见识了世界列强的压倒性军事力,朝廷终于开始考虑兴办洋务,但李鸿章遇到的问题比曾国藩时期更复杂,经过几次对外战争,中国慢慢明白了国际交往的一些规则,逐渐融入了世界列强的政治圈,当然仅限于李鸿章这类人,清政府高层核心依然腐朽不堪,不过幸运的是李鸿章比他老师曾国藩的官场路顺畅多了,在权力核心也游刃有余。

相对于曾国藩的传统文人操守,李鸿章更喜欢“打痞子腔”,同时对世界格局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在列强林立的世界,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把中国保护的很好,个人认为李鸿章绝对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少有的英雄,在当时的作用和手腕和周恩来是一个级别的。可惜同样是高层核心的腐朽,很多事关国家命脉的近代化工程也无法展开,比如铁路,为了取得慈禧的支持,李鸿章特地在紫禁城修了一条迷你铁路,让皇室先体验一下铁路的便利,却遭到了西太后的嫌弃,以至于虽然最后修成了铁路,却只能用马拉着跑。大臣们中的清流也全力抵制洋务,和洋务派斗的不可开交,结局是一边不给洋务派银子,一边力主天朝上国的尊严,与国际社会为敌,最后战败了还是要李鸿章去善后,背骂名。

在李鸿章任上,中日打了著名的甲午海战,一战确定了日本亚洲霸主的地位,但在这之前十年,中国和日本在朝鲜发生过一次小的冲突,虽然日本明治维新的事件比较早,但在那次,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后来居上,在军事上强于日本,李鸿章也非常傲慢地对日本颐指气使,后面中国水师在日本靠岸时,与本地人起冲突,也体现了中国海军整体素质的底下,而日本则上下憋着一口气,一定要打败中国,果然在甲午海战,日本扬眉吐气。这个事件和过去我对清政府的认知有一些差别,清政府实际上是强大过的,但因为统治核心的清流派和北洋水师的腐败,才导致了甲午战败。

另一个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地方,是在一段时间之内,世界列强对中国也是当作大国看待的。但因为世界的规则变了,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是素人出道,李鸿章正是中国适应新规则的代表,至少在清政府宣战11国之前,西方列强和中国的交往应该算正常交往,李鸿章融入其中后,为中国争取到了比较有利的地位,在甲午海战前,中国还是国际公认的亚洲霸主,内忧外患尽除,又学来了洋人的坚船利炮,也难怪清流派能混的风生水起了,天朝上国的体面又回来了,政治正确谁不喜欢呢。

最后李鸿章还为中国做了另一个贡献,送了一批学童公派留学,虽然结局不好,但让中国看世界的眼睛变多了,变年轻了,为中国的未来提供了可能性。

 

《水浒传》

B站的删减版98水浒传,批号的日期也变成了2009年,借助弹幕知道了一些原著的黑暗情节和TV版的人物命运改动。

最早看水浒的时候,并没有把各种人物连起来,同时认为宋江做的不对,属于比较单纯的感性认识,再看发现,原来每个人物都被巧妙地连起来了,而宋江的做法,应该是符合古代文人主流价值观的,宋江式的人物必然会走向招安,宋江后面的一系列骗人上山的操作,必然要走向招安。

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是关于不同人物对杀威棒的处理方式,林冲通过走后门免了杀威棒,宋江通过江湖人望免了杀威棒,武松硬要吃杀威棒,但对方给了他无数个台阶,就是不打。另外还有王英对当下社会的看法,“良家女子都被当官的糟蹋了”,以此为理由劫掠官家的妻眷丝毫没有罪恶感,类似的描述在《朱斯蒂娜》出现过,既然社会上都是坏人,坏人杀坏人、骗坏人并不是在做坏事。

另外水浒好汉们做的事情,不一定都是正义的,像李逵这样的就是一个无差别杀人魔,和侠客不同,水浒好汉更讲情义,比如征方腊一役,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朝廷的阴谋,除了消耗自己几乎毫无意义,但还是跟着宋江去了,为的就是成全大哥的心愿,事成后纷纷离队,不愿离开的吴用,为的是怕哥哥被奸人所害,个人认为这是水浒传最能体现“义”之所在。

武松是作者的亲儿子,全书徒手武力值最强,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委屈(反观林冲太惨了 ,后面失去孙二娘等所有亲人,也大彻大悟出了家。最无牵挂的是鲁智深,全书正义感最强,带领一干小弟也有了正义感。阮小七是全书最洒脱自由的,最后隐居。这几个人物是水浒的叛逆精神代表,聚在一起能干大事,分开了也是一条好汉。

宋江体现了《水浒传》的“忠”,同时也是全书的灵魂人物,所有梁山好汉理想中的大哥。有几个细节说明宋江德行之高,一是对阎婆惜一帮到底,甚至发现奸情后还能白送对方一套房子,阎婆惜得寸进尺,宋江被逼无耐才杀了她,二是帮了晁盖等人逃出生天,却对报酬分文不取,推脱不下才象征性的拿了一根金条,三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,比如说话间,就能把一根金条送给打更的老伯,这三点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很难做到。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宋江对社会的洞察,王英要侵犯统领夫人的时候,宋江本以为是兄弟的妻子要去救,得知不是后,转身就要走,说明他对王英的说法是认同的。这两个操作反差极大,可能也解释了宋江一定要招安的原因,他本身是接受正统教育长大的,但对这个社会却有清醒的认识,并试图去改变,落草了也要竖起替天行道大旗,明知朝中有奸臣,也要力主招安,让自己和兄弟们对社会发挥最大的价值,至少在他们辖下的地方清明了,这种品质类似于刘备,生逢乱世但绝不放弃高洁的精神追求,难能可贵。

这把双刃剑最后还是毁灭了宋江,受封赏的梁山兄弟们,一个个都被灭了口,自己死后被供入祠堂,他完成了他对兄弟们的承诺,也完成了对社会的价值,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完美,也许这就是古代文人的最高追求吧,越是在社会环境不好的时候,越要挺身而出,死而后已,个人认为如果不是有极高的境界,是很难做到的,但也许这些人内心同时也会产生一个和宋江一样的问题,“我这么做究竟是不是正确的?”

以上。

码字很辛苦,转载请注明来自空间中的空间《最近看的作品:《李鸿章的洋务生涯》、《近人曾国藩》、《水浒传》》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