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ng
关于定投策略的记录(二十九)

关于定投策略的记录(二十九)

无更新,记录一些想法。

一、市场反映的共识不完全真实。

资本市场是人类的伟大发明,不管是国债还是股票,一张凭证在已经发生交易,完成其发行人目的之后,它的价值居然才刚刚开始,作为代言人在流通市场内活跃。因为交易的活跃,凭证的价格起起落落,而只要有合适的波动和活跃度,就非常适合用来产生收益,所以有这种想法的人也参与进来了。自此,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给出一家上市公司、一种大宗商品、甚至一张明码标价的债券的价值了,只能以自认为正确的某种体系来估算。

在各种自以为是的想法及实践中,共识反映到了凭证的价格上。但这种共识并不是人的共识,而是金钱的共识。举例来说,一种凭证A的价值是1块钱,共有10份,市场上总共有100块钱,由于种种原因这100块中有50块平均掌握在5个人类X手中,30块掌握在300个人类Y手中,20块掌握在2000个人类Z手中,假设三类人的认知相同,因为买入机会是均等的,可以认为每类人按比例各持有5、3、2份的凭证A,此时可以发现,对X来说,任意一个人都可以无限买入凭证A,直到10份,而Y需要1/3的人意见一致才能买下,换做Z,则需要一半的人数。

在凭证价值恒定的前提下,每类人的意志实现方式有很大区别,而这个区别就是金钱持有量的区别,放到价格不断浮动的资本市场,这种共识的不平等将会放大,在这里,X可以凭借个人意志呼风唤雨,Y能够短期内扭曲价格,Z则需要最大程度的团结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,市场反映了一部分真实,但因为交易的是凭证,所以不完全反映本体的真实,凭证可以代表它的发行人,但不一定要体现其真实价值。Z常常将凭证视为发行方本身,Y总是修正凭证价值,而X则更愿意将凭证作为数字游戏来玩。

二、各类人的收益获得方式不同。

对某个凭证(假设无息),持有人的认知可以相似,但对持有人的意义不同。

对X来说,买下所有凭证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无法获得收益,更好的办法是在大波段的波动中盈利,他们同时拥有子弹和筹码。对Y来说,个人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左右凭证的价格,但还需要通过跟随X、联合Y或者鼓动Z的情绪获得助力,同时要防止与过多的Y发生分歧。对Z来说,几乎无法影响价格,大部分人是通过一般认知行动的,将凭证直接看做其代表的本体,这将成为被Y利用的弱点,当然也偶有团结的时候(比如全民炒股时期 ,有时能战胜Y,达到X的领域 ,但这种时候大多是非理性的。

长期上,因为各种人对事物的认知是相似的,所以绝大多数凭证还是会向其本体的真实价值靠近,越是大体量、高流动性的投资目标,越接近其本体的真实价值。

三、合适的波动产生盈利。

如果凭证的价格一路向上(比如货币基金 ,任何时候的买入都可以盈利,如果价格波动是一条规则的正弦曲线,并长期稳定(比如和平时期的粮食 ,依然可以利用其波动盈利,如果价格一路向下,但呈现有规律的波动(比如白银(ni  ,稍微有心的人仍然可以盈利,所以只要有合适的波动就可以盈利。

因为经济是波动运行的(很幸运也很不幸 ,市场上所有流通凭证的价格都有了波动的原动力。另一方面,除了一些供需稳定的资源,凭证本体的真实价值是非线性的,比如一个公司如果倒闭了,其债券或者股票将一文不值,如果某种必须品突然稀缺了,一定会涨到缺口那部分人买不起的价格,这种非线性会直接反映到市场上,而且往往会提前反应,这也是Z的一个弱点。在这两个因素的推动下,凭证的价格也随之产生波动,这个波动是真实的,且很难逆转——除非,某人的资金量多到足以买入所有,此时凭证价格变成了数字游戏。这也体现了凭证和本体的区别。

市场上有很多类型的人,产生了不同的投资方式,价值投资、量化投资、定投、缠论、甚至天干地支等等,有着不同投资信仰的人在每个风格节点进行纪律性的买入或卖出,但真正决定了目标价格走向的,是这些投资方式背后各自的金钱总量,可以断言,如果X根据潮汐定价,月相将成为市场的指南针w即使短期内凭证没有反映本体的真实价值,在一个波动周期中对凭证的交易仍然可以产生盈利。在人为制造波动方面,X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制造波动,Y可以通过控制情绪或者放大共识制造波动,Z则只有在团结起来的时候才能制造波动。中短期内,直觉上的波动上方或下方,是Y借以放大悲观或冒险情绪的机会,通常在Y的共识发生变化时,这种时点可以降低其买入成本或退出风险。在资金有限的市场中,这种操作似乎比比皆是,所谓用画圆的方式画方,用画方的方式画圆。

 

虽然还是亏损状态,但我想我找到可以长期坚持的投资准绳了,又一次(ni 。根据现在的零成本单位总量,可以认为高频操作的年化收益为4.7%,还有提高的余地,国债逆回购的年化收益可以认为是2%,有些理解不损失本金的投资是如何做到的了。

目前盈利-15.3%+0.38W

 

以上。

码字很辛苦,转载请注明来自空间中的空间《关于定投策略的记录(二十九)》

评论